涉“文化基因”的反驳/辩护

原文

曾经,有一位在游戏领域有真知灼见,并付出实践的智者,说过这么一番话:

我觉得我们做中国文化的表达,并不是说刻意的把所有的中国元素都放到我们的作品里面去,毕竟我们是做一个全球化的产品,所以说你不能在任何地方都很明显的很生硬的对中国文化进行表达。
但是我觉得因为我们本身是一个在上海在中国土生土长的团队,我们的骨子里面我们的基因里面就是有我们的这样的中华文化,我们做出来的东西做出来的产品做出来的文化内容它的底色它的骨子里它就是有这种中华文化的基因的。
所以对于我们来讲,我们并不是说生硬的对中华文化进行表述,而是因为中华文化就根植在我们这样一个土生土长的团队的基因里面,我们做出来的东西天然就有这种中华文化的底色。

稍微解释一下,当我们说“作品a的XX基因,XX底色”时,我们是在探讨一种“本质”。
用苏格拉底的洞穴比喻,作品a只是事物在洞穴壁上的投影,XX基因XX底色才是真实的、稳定的、本质的事物。

反驳

坦率地说,我并不认可此文中对“文化基因”“文化底色”的描述。

在我的视角下,这位游戏大佬试图如此论证:

对任意文化区域,本地人的创作携带本地人的文化基因;
该团队的创作是中国本地人的创作;
故该团队的创作携带中国的文化基因。

对任意文化基因,如果创作携带该文化基因,那么其创作天然有该文化的底色。
该团队的创作携带中国的文化基因。
故该团队的创作天然有该文化的底色。

很朴素的民族情怀。过于朴素以至于一刀切。
我对此的驳论异常简单:

  • 俄国人的《俄罗斯方块》里的文化基因是俄罗斯文化吗?
  • 美国人的《吃豆人》《贪吃蛇》里的文化基因是美国文化吗?
  • 瑞典人的《我的世界》里的文化基因是瑞典文化吗?
  • 中国人的《艾希》《重返未来1999》里的文化基因是中华文化吗?

处于文化背景A的创作团队,可能创作出A文化基因的游戏,可能创作出非A文化基因的游戏,甚至可能创作出不含文化基因的游戏。
作品的文化基因取决于创作者的意愿,创作者的文化背景会影响创作者的意愿,但绝不能说“一个在上海在中国土生土长的团队,我们的骨子里面我们的基因里面就是有我们的这样的中华文化”,这是说不通的。

辩护

我以为对此的驳论异常简单。
然后我遇到了一种辩护:
这位业界大佬给出的结论不是普遍性的结论,并没有将其中的相关性上升到一般本质和普遍规律的高度。
他而仅仅在表达,“自家企业作为土生土长的中国企业,创作的作品必然带有中国文化基因和文化底色”这一具体认识。我即使要举反例,也得举同一家公司旗下游戏的反例。

我主张这位大佬的论述暗含了一个普适的规律,而这一规律是荒唐的。
此类辩护意见继承了我对“普适规律”的否定意见之后,主张大佬的结论建立于归纳总结,论述无非是解释结果怎么来的。我只是反驳了我自以为的论述,但实际上未能理解大佬想表达什么,因而在虚空打靶。

进一步地,虽然我否定了绝对因果性,但“作品的文化基因”和“创作者所处的文化背景”是高度相关的。
只关注绝对因果性不是科学的态度

我主张“作品的文化基因取决于创作者的意愿”,这是对的,也是完全正确的废话。事实是即使是创作者的意愿也会严重地受到其所处文化的干扰。
换句话说,A文化下的创作者,即使以B文化为基调,呈现的也是“A文化视野下的B文化”,文化底色仍然是“A文化”而非“B文化”。

波普尔反对历史规律,即因果性的“A必然导致B”,只承认历史存在可能的“趋势”。
然而研究“历史趋势”并冠名以“历史规律”的经济学家得了诺贝尔奖,而波普尔死后其办公室被改造为厕所。
我的思维深受波普尔影响,因而重蹈其覆辙。

请登录后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