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问题:AI会取代人类工作吗?


本期要探讨的大问题是:人工智能会让人类失业吗?

这期选题不算是蹭这一波ChatGPT的热点,因为人工智能取代人类工作本来就是一个长期都被人们关注的大问题。大家要知道,科技发展的一大目标就是自动化,也就是让机器取代人力,因为机器比人更听话、更高效、更便宜,而且随着最近这些年的人工智能的发展,尤其是最近这一波生成式AI,也就是GPT的加速发展,使得机器越来越智能化。

现在机器来干活比起人来干活,已经不单单是更听话更高效更便宜的问题了,而是干得更好的问题了。

原本很多人以为AI至多会取代一些体力劳动,或者简单重复的脑力劳动,但是最近一波GPT的快速发展,让我们看到,就连程序员、编剧、教师、作家的工作都可以被AI取代了。那我们上大学该报什么专业?

试想,你上了个大学,报了个计算机专业,本以为这是一个长期热门的专业,还来了个本硕连读,就等着好好学习毕业以后进大厂了,在校期间你刻苦学习了Python、Java、C++,训练有素、有备而来,结果毕业了以后发现GPT出来了,它带来的一个恐怖的后果是:糟了,文科生也能编程了!

那么文科生的日子就好过了吗,试想,你在上大学的时候阅读了大量的文献,饱读诗书,正所谓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你写的一手好文案。正期待毕业了以后能靠写字赚钱,结果毕业了才发现,GPT写的文章的阅读量,是你写的文章的10倍。那这可怎么办,无论我们大学学什么专业,我们都卷不过AI,这不就是说毕业就直接失业了?

其他专业的工作也是一样,包括编曲、视频制作、翻译、会计,记者等等等等工作都可能在不久的未来被AI取代。不知道你是做什么工作的,你敢肯定你就能做得比AI更好?而且AI正在快速进化,如果两年后,大部分的人类工作都可以交给这些个更听话、更高效、更便宜,而且干得更好的人工智能以后,会不会造成我们大部分人类就无事可做了,我们大部分人因此都失业了?

我们今天这期节目就来探讨探讨这个大问题,其实,对这个大问题的回答,可以拆解为对两个子问题的回答:问题一是个事实问题,也就是AI能不能取代人类的问题,我们先说能不能,然后就衍生出了问题二这个价值问题,我们再说好不好,也就是AI能或不能取代人类这事儿好不好的问题,于是就产生了悲观和乐观两种态度。问题一和问题二都会产生两种回答,本期节目这4种派别对本期大问题的回答,也就是对两个子问题回答的排列组合的产物。



第一个派别是能取代搭配悲观,顾名思义,就是AI能取代大部分人类工作,我们大部分人都会失业,并且这样很不好,我们大部分人会很惨。

第二个派别是能取代搭配乐观,AI取代了大部分人的工作,这不是坏事,反而是个好事,因为它给实现某些人类理想,比如共产主义,创造了条件。

第三个派别和第四个派别都认为AI不能取代大部分人类的工作,但是它们两派之间,对这一前景抱持着不同的态度。





一、取代-悲观派


首先,前两个派别,不管乐观还是悲观都是认为,AI是能够取代人类的工作。当然,这里说的取代倒也不是说取代所有人的工作,但至少可以说是取代大部分的人类工作。之前也说了,现在的智能机器比起大部分人类,是更听话更高效更便宜而且还干得更好,那为什么不用机器而要用人类?

这道理很简单,如果你是一个企业的老板,你是更愿意雇佣人类还是更愿意直接用人工智能?你雇佣人类的话,人类能力有限,每个月要给他发不少工资还要交各种五险一金,他每天活儿还没干完,5点就要按时下班了,你让他周六来加个班他还不乐意,还要问你要两倍的加班费。平时工作的时候,趁你不注意就摸鱼划水提早进饭堂。

但是,如果这个把活儿交给人工智能来干,机器任劳任怨,别说996了,007都行。而且,这个人工智能一旦开发出来,边际成本几乎为0,非常便宜,那作为企业主,你肯定会用人工智能而不再用人了。

当然,现在的企业主们之所以没有全用机器,还雇了不少人,这只不过是因为现在的机器还不够聪明,但是,随着最近这一轮人工智能技术大爆发,机器变得越来越聪明,那么长此以往,大趋势必然是,大部分人的工作就会被机器取代,论证完毕。

牛津大学的经济学家卡尔·弗雷和机器学习专家迈克尔·奥斯本,在前些年联合发表了一篇题为《就业的未来》的论文,论文研究了计算机带来的自动化会对人类就业状况造成什么样的影响,作者分析了美国702种工作岗位的可被自动化的概率,最终得出结论,在美国有47%的工作岗位在未来会被智能机器取代。


有人或许会对这个取代-悲观派提出批评,这些批评是接下来要介绍的不能取代派提出的,我们提前拿到这儿先辩驳辩驳。批评者说,这种机器取代人类的说法都是老掉牙的话题了,每次有技术革新的时候,这个老掉牙的话题都会反复上演一轮,当年AlphaGo打赢李世乭的时候来了一轮,后来自动驾驶技术出来以后又来了一轮,现在ChatGPT出来以后又来了一轮,反正每次技术革新都会引来一轮恐慌,其实,这还不单单是人工智能时代独有的戏码,自从工业革命之后,就时不时来一轮这样的恐慌了,当年19世纪的时候就有所谓的卢德运动,也就是一帮手工业者看着纺织机会取代他们的工作了,于是纷纷跑到工厂里面去搞破坏,去砸纺织机。

这个戏码早就不新鲜了,但是这么多年过去了,科技革新了一轮又一轮,大部分人类因此而失业了吗?并没有。自从工业革命以来,200多年了,确实很多旧有的工作岗位消失了,但这200年来全球人口在爆发式地增长,人均GDP也在爆发式地增长,科技的发展并没有让人们失业,反而让更多人找到了新的工作。

批评者认为,科技的发展并不会让人类失业的重要原因就是,科技的发展在取代一部分传统工作的同时,也会创造出一些新的工作。比如ATM机或者网上银行出现以后,取代了传统的银行柜员的工作,但这也使得银行的服务发生了新的变化,也创造出了很多比如投资理财经理的工作岗位。所以总体而言,无论科技再怎么发展,人类社会的整体失业率不会有明显的波动,说机器取代人类,其实是一种长期以来的迷思。

说完批评者的批评,那么取代-悲观派对此的回应是,你们说的没毛病,工业革命以来确实机器并没有真正取代大部分人的工作,但是,今时不同往日,现在的问题在于,人工智能AI出现了,人工智能不同于工业革命以来任何人造的机器,人工智能(Artificial Intelligence)的关键在于,它就是对人类智能的模拟和再造,尤其是最近主流的神经网络机器学习,它的运行机制就是类似于人脑神经元之间的连接运算,更别说最近的GPT了,它就是通过神经网络算法来处理人类的自然语言了,机器都会说人话了。

要知道,现在的人工智能发展的一大动力和趋势就是:像人。以往的非人工智能的机器之所以没能取代人,是因为它就不是奔着像人造出来的,但是现在的人工智能越来越像人,甚至比人更聪明,它当然就能取代人。

而且现在人工智能的发展正在进入一个指数级爆发的超速发展期,就拿最近这一波GPT来说,GPT3刚出来的时候,你跟ChatGPT聊天,它还会说一些傻话,但没过几天就升级成GPT3.5,然后又迅速升级成GPT4。现在的GPT的发展,都不是论年来算的了,而是论天来算的,我们每天都能从科技新闻上看到现在的GPT又发生了重大进化。现在的GPT已经很聪明了,又能编程又能读图,按照这个指数级的发展速度,过不了几年,就会有更加聪明更加智能的AGI出现。

AGI就是通用人工智能(Artificial General Intelligence),它能跨领域地处理不同的任务,简单说就是一种超级人工智能,能全方位地取代人的工作。制造GPT的OpenAI公司的目标之一就是制造出AGI,有人说到下一代GPT5就会是AGI了,大约是在2025年能就会出现了。

当AGI出现以后,人能做到的,AGI能做到,人做不到的,AGI也能做到,AGI远比人更聪明更能干,人工智能就能完全取代人类了。总之,取代-悲观派认为,今时不同往日,以往的机器虽然没能取代人类,但现在人工智能时代到来了,我们不能再拿以往的机器来说事了,人工智能的发展就会取代大部分人类的工作。

那么取代了大部分人类工作以后会怎么样?基于取代-悲观派对问题二的回答,取代-悲观派当然是持悲观态度的,而这里又可以进一步细分为特别悲观派和比较悲观派。

特别悲观派认为,在AI时代,大部分人都失业了,没有稳定的收入来源,而在AI时代还没能被取代工作的人就会是特别有钱的人,比如企业主,企业主不用雇佣那么多工人了,凭着人工智能就能挣到大笔利润,这时候也不用给工人发工资了,这利润就全归为己有了。还有一些顶尖科学家也不会被AI取代工作,他们就是发明和制造AI的人,他们的收入也会很高。另外有一些大明星的收入也会很高。总之,在AI时代,大部分人几乎没收入,而少部分收入极高,人工智能使得社会的贫富差距极度拉大,造成阶级分化从而造成社会撕裂。

比较悲观派认为,当AI取代了大部分人的工作造成大部分人失业以后,的确并不一定会造成严重的阶级分化,因为那时候国家会介入进行收入调节,就比如说对那些少数的人类精英,也就是那些企业主,科学家,大明星,收高额累进税,把收来的钱分给失业者。现在已经有一些发达国家开始运作全民基本收入,或者叫做无条件基本收入(Unconditional Basic Income),你只要是我们这个国家的公民,无论你有没有工作,无论你收入有多高,你只要是一个人,国家每个月都给你打钱,比如说每月发一万块钱人民币,能够至少保障每个人过上比较体面的生活,从而就缓解了因为大量失业而造成的社会两极分化的状况。

除了国家介入来发钱了,现在有些资本家已经自觉给国民发钱了,OpenAI公司的创始人山姆·奥特曼,除了做GPT这个项目,他现在又在做另一个项目,叫做World coin,翻译过来就是「世界币」的意思。奥特曼预测到未来人工智能将取代大部分人类工作,少数精英利用AI就创造了全社会最主要的财富,那作为这个人工智能企业的企业主,奥特曼就准备给所有人都发钱。你只要注册一个World App的这么一个APP,用眼球虹膜登录,意思就是只要系统识别你是一个人类,就直接给你打钱。

那为什么这还算是比较悲观?大家要知道,人活着不单单是花钱消费维持生计就够了,人活着还要讲尊严、讲影响力、讲自己对这个社会创造价值,工作会让一个人有参与感、有价值感,但如果你只是消费,哪怕你消费得再多,你也就只是一棵韭菜而已,你对这个社会没有影响力,没有话语权。而那些企业主、科学家、大明星,虽然他们被收了重税,但他们是在AI时代少数有工作的人,他们是有影响力、有话语权的人,而那些大部分不工作仅仅拿钱消费的人,借用历史学家尤瓦尔·赫拉利在《未来简史》这本书提出的一个说法,叫做无用的阶级(Useless Class)。大部分人在AI时代成了被养活着的小动物,他们虽然都领着全民基本收入,在消费的意义上,他们或许活得有滋有味的,但这都属于是发钱给免费玩家让付费玩家有游戏体验,他们成就了付费玩家的话语权,但他们自身是无用的人,是可有可无的人,多你一棵韭菜不多,少你一棵韭菜不少。在这个意义上,虽然在经济收入上没有形成明显的两极分化,但在影响力和权力的意义上,这个社会依然是两极分化的。

这就是取代-悲观派的看法,AI能取代大部分的人类工作,并且对这一局面持悲观态度,因为它会造成社会的阶级分化。




二、取代-乐观派


首先,取代-乐观派和取代-悲观派一样,都是取代派,都认为随着AI越来越聪明、越来越像人,大部分人的工作都会被AI取代,那这又有什么好乐观的?首先,这个乐观派接着之前说的这个悲观派中的比较悲观派的说法:经济上不会出现两极分化,因为到那个时候就会有全民基本收入。你可以不用去上班,也能得到一份体面的收入。

到那个时候,你不用上班也有钱花了,那这时候人也不可能完全闲着,你总还是想做点事情,那个时候你做事情就不是为了挣钱交房租了,到了AI时代,当人们都不差钱以后,人们的劳动就完全就是为了施展自己的才能、满足自己的兴趣了。

在AI时代,科技高度发达,一切生产活动都通过非常高效的自动化的方式就完成了,这就属于是生产力高度发达,生产力高度发达就会带来物质极大丰富,每个人能拿到全民基本收入,物质极大丰富,老百姓丰衣足食,这就意味着共产主义就实现了。

为什么这人工智能取代人类工作还能扯到共产主义上?这就要跟各位说一说马克思老师的劳动异化论(Alienation of Labor)了,什么是共产主义,在某种意义上说,实现共产主义就是要让人的劳动从异化的状态回复到它本来应当有的样子。

那劳动本来是什么样的?我们从中学课本里面都学过,马克思老师说过劳动是一种享受,当时我们不能理解,劳动怎么会是享受?不劳动才是一种享受……那都是我们从异化劳动的角度去理解了马老师这里讲的劳动。马老师这里讲的劳动,就是人的一种本性,就是自己想做点东西,想创造点产品给别人用,这个产品是我做出来的,这其中渗透了我的人性。

比如说,做木工活就是很有乐趣的事情,它的乐趣就体现在你做出了一个你做出的东西,比如你要打一把椅子,你的设计理念、你对于什么是一把好椅子的构想,全部通过你的劳动而注入到一块木材里面,于是这块木材转化成了一个你做出来的劳动产品,你的人性也就通过劳动而灌注在这把你做出来的椅子之中了,然后别人用起来你打的这把椅子,都说你做的这个椅子真不错,纷纷给你点赞投币一键三连。他一键三连的,是这把椅子吗?不是的,他一键三连的是你这个劳动者的人性。那这种劳动它当然就是一种享受,劳动本来的样子就是人性的自我实现。所以我们本来都是爱劳动的。

但是我们为什么又不爱劳动了?因为劳动异化了。在资本主义社会,由于资本的介入,你不再是为了实现自己的人性和施展自己的才华而进行劳动,你是为资本家打工才劳动的,你并不占有自己的劳动果实,你的劳动沦落为一种为了领工资的手段,这种本来是目的的劳动成了一种手段,这就是劳动的异化。劳动只是你用来谋生的手段,你上班的意义全都在于每个月10号发工资的那一天。劳动本身却成了一种苦役,如果能够不劳而获,你是打死也不愿上班的。你竟然不爱劳动了!

处在异化劳动中的人就不再是作为一个人而存在了,人成为了机器,因为你不是为了实现自己的人性而劳动的,你不是在做自己喜欢做的事情,你是在为老板打工,老板指哪儿你打哪儿,让你往左就往左,让你往右就往右,一会儿KPI你,一会儿OKR你,一会儿PUA你,一会儿CPU你……你就是个机器,顶多就是个高技能的机器,但依然还是个机器。

这是人该干的活儿吗?不是的,人不应当是机器,这些活儿应当让机器去干,人应当干人本来应当干的活儿,只不过,以前的机器都不够聪明,必须再雇佣个劳动力这种所谓智能机器盯着,但是现在有AI了,AI本身就是智能机器,不用人盯着它自己就能把活儿给干了,那我们就可以把脏活累活都甩给AI干,我们人就可以干我们人本来应该干的活儿了,也就是那种具有创造性的实现自身人性的劳动了。

AI的发展让人从机器的身份中解脱出来,让人成为人。AI的发展让人更像人,AI让人人从异化的状态中解脱出来,让人回复到人本来应当有的样子。

美国经济学家埃里克·布莱恩约弗森提出过一个说法叫做「数字化雅典」,也就是说,古希腊的雅典城邦为什么诞生出那么璀璨光辉的哲学、科学、数学、文学、艺术?那是因为雅典公民不用上班干活儿,脏活累活都甩给奴隶们干了,于是雅典公民才腾出大量的闲暇去做一些有创造性的事情。当然,让人做奴隶是不人道的,但我们现在可以把脏活累活都甩给AI,于是生产力高度发达、物质极大丰富,我们再也无需为生计而奔劳,闲下来的我们就可以出于自我实现而去做自己喜欢的劳动,去进行创造。

其实,有很多问题,都是因为穷才造成的,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当AI的发展使得生产力高度发达,物质极大丰富,人民群众丰衣足食,那人类的精神生活也就跟着高度发达了。





三、不能取代-乐观派

 

关于不能取代派,无论是不能取代-乐观派,还是不能取代-悲观派,首先这两派在事实问题上都认为,无论AI再怎么发展,它都不能取代大部分人的工作。这一点这两派的看法是一致的,

那理由是什么?我们之前在介绍取代-悲观派的时候已经提前进行了一轮辩驳了。之前我们提到了,不能取代派认为,说机器会取代人是人类自古以来的一个迷思,但实际从未发生过。我们就来看一个最简单的问题,如果科技自动化的发展会取代人类的工作,按道理科技越发达,人类的工作时间就应当越少,因为活儿都甩给机器了,但是,工业革命至今也200多年了,我们今天的人的工作时间有明显的下降吗?没有,我们还是成天996。

之前取代派说,这一波AI机器不同于以往的传统机器,AI就是模拟人类的智能,所以它造出来就是为了取代人的。那不能取代派回应说,请问历史上的哪台机器被制造出来不是为了取代人的?所有机器被造出来都是为了取代人力的,都是让人做事更省事儿从而提高效率的。AI在这一点上和以往的机器并没有本质的区别。

不能取代派反复强调,科技的发展当然会取代一些旧有的工作岗位,但同时,也会创造出一些新的工作岗位。例子不胜枚举,比如微信公众号的出现使得传统杂志社的人都失业了,但也养活了一大帮公众号写手。

不可取代派更是要论证:工作岗位的消失和新建,它们本来就是科技发展的一体两面,两者是同步的。

我们可以从经济学上来算这个账,当一个企业因为使用了节省人力的科技而获得更多利润了,也就是运用人工智能节省了人力成本,它生产效率更高而且不用发那么多工资了,所以利润也就更多了,那么这个多下来的利润要么用于扩大再生产,要么用来降低产品售价从而赢得市场竞争力,要么就是给员工发福利,反正甭管用来干什么,最终的结果都是导向创造新的工作岗位,因为它要么是提升了生产者剩余,要么是提升了消费者剩余,最终都导向创造更多工作岗位。



所以,从一个社会的总体而言,这两个数是相等的:(企业因为使用节省人力的科技而消解的工作岗位)=(企业因为使用节省人力的科技而创造的工作岗位),这两者就是科技发展的一体两面。

说到底,为什么随着科技的发展总会有新的工作岗位被创造出来?是因为人的欲求不可能被完全满足。试想,你活着,会存在一种状态,说我活到这个程度,已经活圆满了?比如我现在每月收入已经达到10万块钱了,不可能变得更好了,我已经完全活够了……并不会存在这种状态。人生在世,不可能达到完全圆满的状态的,人忍受不了一成不变,人总是变着法地会有新的欲求冒出来,而至于具体是什么样的新的欲求,这是不确定的、不可预测的。

比如说20年前,我们能预测到,我们会对iPhone这种全屏幕手机有这么强烈的需求吗?那时候我们都觉得诺基亚、黑莓这种有物理按键的手机才是大势所趋。再比如说,50年前,我们能预测到健身是人的一个强烈的欲求,现在满大街都是做健身房生意的,但是50年前我们能预测到健身是个生意吗?那时候把饭吃饱就挺不容易的了,谁还会想到健身?

总之,只要人类的欲求不满,那么社会上就永远会催生出新的工作岗位来满足这些新冒出来的需求。这也是市场经济没法被计划经济取代的原因,因为人的欲求是不确定的、不可预测的,而企业家的作用就在于在这种不确定的市场中,像赌博一样地去把握这种不确定的人的欲求。而AI算法只能是基于历史的,它没法预测不确定的未来,因而它取代人类工作总是滞后的,所以这些新冒出来的工作只能由人来做。

这是从人的需求侧来说的永远会有新的工作岗位,我们从供给侧来说也是一样:就算人不差钱了,人也总是想要做点事情赢得社会上的其他人的认可,之前也提到了,劳动就是人的一种本性。

总有一种幻想,我们幻想一切工作都交给机器以后,我们人类就再也不用上班不用干活儿,就比如我做本来做这个视频博主,现在有了AI以后我只需要动动嘴就好了:小爱同学,去倒杯水,小爱同学,把下一期节目的选题给定了,小爱同学,把片子给剪了……我只需要躺着就好了。

但是,真的能躺的下去吗?你是躺不平的,为什么?因为人是社会性的动物,哪怕衣食无忧,人也永远都在卷,即便全民基本收入能保障每个人都吃饱穿暖,但吃饱穿暖就是人的所有欲求了吗?人有一个根本的欲求,那就是赢得其他人的认可。用黑格尔的话说,是寻求他人的承认。一个每天吃饱穿暖但其他人都不认可他、都鄙视他,甚至就直接忽视他的人是不会感到幸福的,因此,只要人们还在寻求他人的承认,那么人就永远有的卷,人就永远会创造出来新的工作来搞事情。

说完不能取代派共有的前提,随着AI的发展,在取代一些旧有工作的同时,必然会创造出来一些新的工作。那么接下来乐观派对此表示非常乐观,为什么?因为这就是社会在发展和进步的体现,旧的东西被淘汰掉,新的东西取而代之,这就是社会整体在不断发展进步。

大家要知道,社会要发展进步,必然要进行创新,而什么叫创新?创新必然包含着对旧有模式的破坏,没有破坏就不叫创新。创新就意味着新的取代旧的,要不然,在一个人人都捧着铁饭碗的社会中,稳当倒是挺稳当的,但这样的社会是没有发展的。

而最近这一轮以人工智能为代表的科技创新,它正在使得我们这个社会步入新一轮的加速发展之中,它当然会更快地使得旧有的工作被消解掉,从而也更快地创造出一些新时代才有的新的工作岗位,这是社会在发展在进步,这是好事。

我们中国人对此都深有体会,改革开放后这些年我们的生活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中国经济实现了奇迹般的高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大幅提高。虽然改革开发是有代价的,它消解了大量的旧有的不创造效益的工作,使得大量国企职工下岗,但是,科技和经济的发展也创造了大量新的工作岗位。虽然现在市场竞争更加激烈,但我们的生活水平的提高是实实在在的。难不成我们为了求安稳,还要回到那个吃铁饭碗的年代吗?我们要往前看,别回头。

这个科技的加速发展,打破了铁饭碗,这也提升了社会阶层的流动性,AI的发展会并不会像之前悲观派所言的那样造成社会的两极分化,反而,在一个科技不断创新,因而保有高流动性的社会,这样反而能防止贫富分化的状况发生,我们拿美国的数据为例,因为美国在科技创新方面还是世界一流的,虽然我们看到美国的那些科技人才,比如像比尔盖茨、扎克伯格、马斯克这些人,动不动就因为搞出了一项新的科技产品就爆得巨富,就成了世界首富了,这看似好像是拉大了贫富差距,但是,如果我们动态地来看,他们在首富的位置上呆不了多久,就会被做出新的科技创新的人才取代,就比如说,有人就预测山姆·奥特曼就会成为新的首富。

统计学家纳西姆·塔勒布等人做过统计,美国最富有的500个人里,90%以上的人是在最近三十年内才刚刚崛起的新富,这跟欧洲那些科技创新水平较低因而社会流动性较低的国家比起来就完全不一样了——1/3最富有的欧洲人在几个世纪之前就已经属于最富有的家族了,这就是所谓的old money老钱,其实也就是我们说的铁饭碗的意思,动不动就是好几代人都霸占着首富的位置。而美国的情况告诉我们,科技的高速发展不仅不会拉大贫富差距,反而打破了铁饭碗,提升了社会阶层的流动性。

这种工作岗位不断地被取代和新建的状况,其实在我们国内目前很多科技行业已经是常态了,比如国内互联网行业,大厂在会在各个方向上探索新的产品和业务,动不动就成立一个新业务,一下子招聘好多人。当然,很可能这个业务在试错中没能成功,那就散伙裁员。但是,这些被裁了的人,也不是完全就失业了,因为这个高科技行业一直不断地有新业务冒出来,他们可以再转投这个新业务。这种不停地跳槽、裁了再找新工作的高度流动的工作状态现在就是创新行业的日常。这说明这个行业在创新、在发展。

当然,这也要求在新时代的我们要终身学习了,现在科技发展日新月异,我们毕业前在学校里学的那套知识和技能很可能毕业后就被淘汰了,所以这就要求我们新时代的人都要进行通识教育,建立对世界和社会的底层认知,然后毕业后要保持终身学习,掌握不同领域的技能,能够跨行业地胜任不同的工作,做一个新时代的斜杠青年。这样的人才不会因为AI的发展而被取代。

其实这一点咱们80、90后出生的孩子都能体会到,我们小的时候的生活环境、我们的用具,随着我们的不断长大,一天天地都在变换。小的时候家里面装个电话都觉得了不起了,当时学会拨号打电话都是个技能了,现在咱都会直接微信支付了。我们早就适应了科技日新月异的生活节奏了。

我说个我自己身上的例子,我上中学的时候喜欢写点小说投稿给杂志社,但有的杂志社已经开始接受电子邮件的投稿了,但那时候我不会打字,只会两个手指头一个一个地用智能ABC敲出来,太慢了。我当时都是写在纸上,然后花5块钱找复印店的人给我打成电子文档,那时候会打字还是一项工作技能。但是现在,打字对我们每个人而言都是本能了,因为我们一直都在学习新的技能。

总之,不能取代-乐观派认为,AI发展并不能取代人类工作,因为科技创新会使得有新的工作冒出来,而这正是社会发展和进步的体现。大好时代,日新月异,科技的发展会加速社会阶层的流动,这就要求新时代的我们要保持终身学习,因为在这个高度流动的社会,风水轮流转,彼可取而代之,你可能就是那个不但不会失业,反而能抓住科技红利实现阶层越升的人。




四、不能取代-悲观派

 

既然AI并不能取代大部分人的工作,大部分人并不会因为科技的发展而失业,那不能取代-悲观派还有什么好悲观的?首先我们看,之前不能取代-乐观派说,科技发展在取代一些工作岗位的同时会创造出一些新的工作岗位,这道理是没毛病的,但乐观派说的好像,被取代的人和这找到新工作的人是同一拨人一样。然而这完全就是两拨不同的人。

比如说,自动驾驶技术的发展普及就会使得出租车司机的工作就被取代了,但是,这个社会上新冒出来的工作是编写自动驾驶程序的程序员,但那些失业的出租车司机,他们不可能去终身学习写代码,他们只会开出租车。虽然按照乐观派的说法,长期看来,被消解掉的工作数量和新创造的工作数量是均衡的,长期看来,任何人都可以学会任何新的技能,但是,正如经济学家凯恩斯说的那样:「长期看来,我们都死了」。对于那些被取代了工作的人,在他们短短的一生中并没有太多时间和精力再去学习新技能,他们于是就永久失业了。

这进一步导致的结果,依然是社会上的贫富差距拉大,因为碰巧赶上科技红利的那拨人和被取代工作的那拨人是不同的两拨人,这个收入一进一出,这社会的贫富差距就被进一步拉大了。

法国经济学家托马斯·皮凯蒂在他的《21世纪资本论》这本书中提到,随着科技进步越来越成为驱动财富增长的主要因素,这会进一步拉大高学历者和低学历者之间的收入差距。这道理也很明显,高学历者更容易是那一拨吃到科技红利的人,而低学历者更容易在科技时代被淘汰。

当一个社会的科技和经济的发展过快,它带来的好处会惠及大部分人吗?不会的,越是经济和科技高速发展的社会,它带来的好处越是会被极少部分人吃掉。我们再来看美国的一个数据,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美国从上世纪50年代开始的生产率在迅速上升,简单理解也就是人均GDP在上升,但我们看另外一个数,那就是美国家庭收入的中位数却增长非常缓慢,收入中位数的增幅远不如人均GDP的增幅,甚至自从1980年代开始到现在,收入中位数不但没有增长,反而还下降了,这说明什么?这说明科技红利都被上层拿走了。

说完贫富分化,我们再来看另一点:谁说日新月异就一定是好的?乐观派说的好像我们每个人都喜欢折腾,都是喜新厌旧的人一样。我们在大学里面学的知识,很可能在毕业以后就被淘汰掉了,我们不知道我们未来会从事什么样工作,我们对未来丧失了明确的预期,我们会活在巨大的不确定性之中,这样的生活并不幸福。生活在这么一个有巨大的不确定性的社会中,你怎么敢笃定你就是那个因为科技发展而实现阶层越升的人,为什么你就不是那个被取代了工作又干不了新工作而被淘汰的人?

而且,经济高速发展就一定是我们人类社会唯一值得追求的价值吗?我们人类除了想要赚更多的钱买更多的东西,我们还追求另一种价值,那就是过得安稳,就是我们不想那么卷,哪怕穷一点,我们也希望能够安享生活。有时候,我们为了减小贫富差距,为了提升社会整体的幸福感,我们甚至希望科技和经济发展得慢一些,我们要限制AI的发展,现在很多学者也都在呼吁要限制AI的发展,因为社会整体的幸福和安康是更值得追求的目标。

这就是不能取代-悲观派的看法,虽然AI并不会取代大部分人的工作,但AI的发展会使得贫富差距拉大,并使得我们生活在巨大的不确定性之中。



会议

本次AI取代人类工作研讨会摘要如下:


对上述言论,如果想要进一步了解详情的话,可以参考:


◆Ford, M. (2018). Architects of Intelligence: The truth about AI from the people building it. Packt Publishing.

◆Danaher, J. (2019). Automation and Utopia: Human Flourishing in an Age Without Work. Harvard University Press.

◆Frey, C., & Osborne, M. (2013). The Future of Employment. How Susceptible Are Jobs to Computerization? Working Paper, Oxford: Oxford Martin.

◆埃里克·布莱恩约弗森 & 安德鲁·麦卡菲 著,《第二次机器革命》,蒋永军译,中信出版社,2014年。

◆托马斯·达文波特 & 茱莉娅·柯尔比 著,《人机共生:谁是不会被机器替代的人》,浙江人民出版社丨湛庐文化,2016年。


欢迎你也同哲学家们一起参与到对这个大问题的讨论之中,他们的看法发表完了,现在,轮到你来发言了,请投出你的一票,并在留言区发表你的看法!





投票




更多大问题研讨,点击下方关注



点击↓阅读原文

收看本期研讨会的视频版

© 版权声明
THE END
喜欢就支持一下吧
点赞9 分享
评论 抢沙发

请登录后发表评论

    暂无评论内容